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10月12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本條目正在進行條目質量提升。詳情請閱讀討論頁或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權利
理論上的區別
自然與法定權
請求與自由權(英語:Claim rights and liberty rights)
積極與消極權(英語:Negative and positive rights)
個體與集體權(英語:Individual and group rights)
人權種類
公民與政治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第三代人權(英語:Three generations of human rights)
權利持有者
人類
動物
植物
女性
男性
胎兒(英語:Fetal rights)
兒童
青少年
老年人(英語:Elder rights)
作者
少數人
原住民(英語:Indigenous rights)
障礙者(英語:Disability rights movement)
自閉症
聾人(英語:Deaf rights movement)
LGBT
雙性人
被告人(英語:Rights of the accused)
受害者(英語:Victims' rights)
消費者
債權人(英語:Creditors' rights)
家庭生活(英語:Right to family life)
父母(英語:Parents' rights movement)
父親(英語:Fathers' rights movement)
母親
勞工
學生(英語:Student rights)
病人(英語:Patients' rights)
囚犯(英語:Prisoners' rights)
人工智慧(英語:Eth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州
國王
其他權利類別
生命權、自由權、追求幸福權
集會
結社
庇護
公民自由
穿著
發展(英語:Right to development)
數位
教育
公正審判
食物
健康
健康環境
住房
語言
遷徙自由
財產
修理
生殖
休息(英語:Right to rest and leisure)
人身安全(英語:Security of person)
自衛
自決
性生活(英語:Right to sexuality)
言論自由
飲水和衛生
閱論編政治系列自由主義
發展自由主義思想歷史 古典自由主義歷史
思想政治自由 · 文化自由主義 · 民主資本主義 · 民主教育 · 經濟自由主義 · 自由貿易 · 自由放任 · 自由民主制 · 自由主義中立性 · 消極自由/積極自由 · 市場經濟 · 開放社會 · 人民主權 · 權利 · 人權 · 政教分離 · 憲政主義 · 多元主義 · 機會平等 · 理性主義 · 啟蒙 · 公共領域 · 公民民族主義 · 權力制衡 · 法治
學說美國 · 無政府 · 社會 · 古典 · 保守 · 民主 · 綠色 · 自由意志 · 市場 · 民族 · 新自由主義 · 調和 · 古自由主義 · 激進 · 女性
人物洛克 · 斯密 · 福格森 · 傑弗遜 · 潘恩 · 休謨 · 孟德斯鳩 · 康德 · 邊沁 · 馬爾薩斯 · 洪堡 · 巴斯夏 · 伏爾泰 · 密爾 · 格林 · 霍布豪斯 · 凱恩斯 · 羅素 · 米塞斯 · 哈耶克 · 伯林 · 羅爾斯 · 諾齊克 · 波普爾 · 斯坦頓 ·
區域全球(英語:Liberalism worldwide) · 中國 · 歐洲(英語:Liberalism in Europe) · 美國 · 香港 · 各國
宗教基督教 · 伊斯蘭教 · 猶太教
組織自由主義政黨 國際自由聯盟 國際自由青年聯盟 (IFLRY) 歐洲自由民主改革黨 (ELDR) 歐洲自由民主聯盟 (ALDE) 歐洲自由青年聯盟 (LYMEC) 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CALD) 非洲自由聯盟 (ALN) 拉丁美洲自由聯盟 (Relial)
自由主義主題政治主題閱論編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是保護個人的自由不受政府、社會組織和私人侵犯的一類權利。它們確保一個人有權不受歧視或壓制地參與社會和國家的公民和政治生活。
公民權利包括保障個人的身心完整、生命安全;保護免受基於性別、種族、性取向、國籍、膚色、年齡、政治派別、種族、社會階層、宗教和殘疾等理由的歧視[1][2][3];還有個人權利,如隱私和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和遷徙自由。
政治權利包括法律方面的自然公正(程序公平),如被告人的權利,包括公平審判的權利;正當法律程序;尋求補救或法律救濟的權利;結社自由、集會自由、請願權、自衛權、選舉權等公民社會和政治參與權利。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是國際人權的原始和主要部分。[4] 它們構成了 1948 年《世界人權宣言》的第一部分(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構成了第二部分)。三代人權說認為這組權利是「第一代權利」,而消極權利和積極權利說則認為它們一般都是消極權利。
歷史[編輯]
公民權利一詞源於拉丁語ius civis(公民的權利)。羅馬公民均享有法律權利。[5]在313年米蘭敕令之後,公民權利包括了宗教自由。[6]雖然中世紀沒有延續羅馬的法律原則,但基於宗教原則仍然可以主張普世權利。1549年英國Rebellion叛亂的首領認為:「人人皆可自由,因為上帝以其寶血使人人自由」。[7]
17世紀,英國普通法法官愛德華·科克復興了權利基於公民身份的觀念,認為英國人自古就享有這些權利。1689年英國通過了權利法案。
1776年,維吉尼亞權利法案獲得通過,這是美國權利法案的直接淵源和範本。
在19世紀初期的英國,公民權利一詞通常指對天主教徒的法律歧視問題。英國下議院對英國民權運動的支持分裂了,很多著名政治家支持歧視天主教徒,而獨立議員對大黨派施壓,要求通過1920年代的民權法案。
1860年代開始,雖然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在1868年獲得通過及生效,但美國南方的政府對新解放的黑人制定了歧視性的法律和政策,美國最高法院於1896年裁決的隔離但平等使種族隔離法律規範合法,直至1954年才宣布違憲。美國國會在1957年、1964年分別通過了民權法案以保障不同種族及性別的平等公民權利,包括投票權、禁止學校種族隔離等。在所有公立學校,公民權利教育都是必修課。
參見[編輯]
公民參與
公共責任
參考文獻[編輯]
^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ourdocuments.gov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9-03-22.
^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 accessboard.gov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7-20.
^ Summary of LGBT civil rights protections, by state, at Lambda Legal, lambdalegal.o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A useful survey is Paul Sieghart, The Lawful Rights of Mank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Code of Human Righ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 Mears, T. Lambert, Analysis of M. Ortolan's Institutes of Justinian, Including the History and, p. 75.
^ Fahlbusch, Erwin and Geoffrey William Bromiley, The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ity, Volume 4, p. 703.
^ Human Rights: 1500-1760 - Background. Nationalarchives.gov.uk. [2012-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閱論編人權
人權
兒童人權
雙性人人權
婦女人權
基本概念和原理
自然法
實在法
主權
普遍管轄權
區別
請求與自由權(英語:Claim rights and liberty rights)
個人與團體權(英語:Individual and group rights)
自然與法律權利
積極與消極權(英語:Negative and positive rights)
具體行為
體罰
系統及組織
人權組織列表(英語:List of Organisations)
國際人權組織(英語: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itutionsona)
國際人權法規
國際人權文書
國際人權法
國際人道法
人權相關概念
基本權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生育權
世界人權宣言、Template:自由、Template:國際人權組織、Template:實體性人權、Template:國際人權文書
閱論編實體人權注意:在某些情況下,何為人權是有爭議的;並非所有列出的條目都被普遍接受為人權。公民與政治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免於無理逮捕及拘禁
集會自由
結社自由
免於殘酷和不尋常的懲罰
免於歧視
信息自由
遷徙自由
宗教自由
免於奴役
言論自由
免於酷刑
法律援助
LGBT權利
思想自由
自由
國籍
人格
無罪推定
政治庇護
死亡
公平審判(英語:Right to a fair trial)
家庭生活
持槍
生命
請願自由
隱私
抗議自由(英語:Right to protest)
拒絕醫療(英語:Involuntary treatment)
正當防衛
知悉真相(英語:Right to truth)
人身安全(英語:Security of person)
參與選舉
聾健司法平等
經濟、社會與文化
數位權利
同工同酬
公平報酬
工人權利(英語:Labor rights)
最低生活保障
穿著
發展(英語:Right to development)
接受教育
食物
健康
健康環境
住房
訪問網際網路
財產
公眾參與
答辯(英語:Right of reply)
休息及休閒(英語:Right to rest and leisure)
回歸原籍(英語:Right of return)
科學與文化(英語:Right to science and culture)
社會保障(英語:Right to social security)
飲用水及衛生設施(英語:Human right to water and sanitation)
工作(英語:Right to work)
工會成員
性與生育
墮胎
計劃生育
免於非自願殘割女性生殖器
雙性人人權
LGBT權利
生殖健康
性權利(英語:Right to sexuality)
暴力衝突
體罰
危害人類
種族滅絕
戰爭犯罪
權威控制資料庫 各地
西班牙
法國
BnF data
美國
學術
AAT